2015年11月16日下午,陕西师范大学黄寿成教授应民族博物馆馆长张铭心教授之邀来馆举办了题为“碑志与文史研究”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张铭心馆长主持,相关专业师生参加了这次讲座。
黄寿成教授是著名历史学家黄永年先生之子,主要研究唐代军事制度和隋唐政治,在《中国史研究》《中国典籍与文化》《中国历史地理论丛》《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此次讲座首先介绍了碑志的基本知识和分类,包括碣、碑、墓志、买地券、画像、造像、石经、题咏题名,然后从九个方面分析了治史者应该如何对待碑志中涉及的史料问题:一、碑志与传世文献的主次问题,当以传世文献为主;二、关于郡望,碑志所记未可尽信;三、关于世系,碑志所记存在伪造的情况,不可轻信;四、碑志所述逝者职官颇有可与史书互证之处,且多有可补史书之遗逸处;五、逝者任官之州郡县名,第宅名称和葬地名称可用于研究历史地理;六、以后秦吕宪墓表等为例说明如何以碑志涉及的史料进行研究;七、前六个方面之外的其他一些问题;八、碑志拓片也涉及版本问题,应选取较善的版本;九、应通读碑(志)文,以便解决一些常识问题,如称“语孟”(《论语》《孟子》)则时间必在宋以后。
讲座最后,张铭心馆长与黄寿成教授就墓志的起源等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