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

本馆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馆快讯 > 新闻 > 正文
中国电信博物馆来民族博物馆参观并招录讲解员
来源: 发布时间:2017-10-26 点击次数:

 

    2013年3月21日上午,中国电信博物馆馆长王艳玉等一行四人来我馆参观交流,张铭心馆长和马晓华副馆长代表我馆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交流过程中,王艳玉馆长一行对我馆的部门建设、展厅展览及志愿者中心的工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表示在讲解工作方面有很大的合作空间。两馆领导一致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能够进一步交流,促使双方工作共同迈向新台阶。

    同时,电信博物馆预从我馆的志愿讲解员中选聘两名专职讲解员,志愿者中心有六名同学参加了选聘。她们通过自我介绍和实战讲解等环节,展示了各自的风采和能力,得到了电信博物馆的认可。

    中国电信博物馆隶属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属国家级通信行业综合性博物馆,是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企业形象以及业务发展的窗口和传播电信科技科普知识的文化基地。

 

民族博物馆成功举办《民族博物馆发展与规划研讨会》

2013年3月16日,民族博物馆举办了《民族博物馆规划与发展研讨会》,会议邀请了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关强,国家民委民族文化宫常务副主任李铁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李锦绣,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冯贺军、严勇及校内相关专家学者参加。会议由民族博物馆馆长张铭心主持,青觉副校长致欢迎词。马晓华副馆长向到会专家学者介绍了博物馆的各方面的情况后,与会人员参观了博物馆的文物库房和7个陈列展厅,最后会议围绕民族博物馆的规划与发展问题展开了讨论。本次会议有许多建议对于民族博物馆的建设具有指导性意义,更有一些具体方案,对民族博物馆今后的规划和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于民族博物馆举办“学人与学科”系列展的通知

民族博物馆自建馆以来,一直秉承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宗旨,对外宣传民族文化风采,对内弘扬民族大学精神,如今已经成为学校不可或缺的重要舞台。

经研究决定,为配合校史资料的收集与编纂,民族博物馆自本年度(2013年)起,将专门开辟一个空间作为临时展厅,为学校各院系及相关职能部门举办以展示学科、学术、学人为主题的各类专题展览。

 

欢迎学校各院系及相关部门积极参与!

 

    联系人:副馆长 马晓华    电话68932760

        陈列部主任 原媛  电话68933341

民族博物馆

2013.03.14

 

博物馆志愿讲解员招募一试结束,二试名单公布

    民族博物馆志愿者中心招募第十一批志愿讲解员。2013年3月8日,在一号楼东侧展台开始报名,一日报名人数就达278人。第一轮面试于2012年3月9日上午8点至晚上6点在博物馆大厅进行。共有224名学生参加了考试,最终124名同学进入二试,其中包含了来自我校21个学院的学生,学历横跨预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学生民族成分达到21个。
  

 

民族博物馆召开博物馆建设暨校史资料搜集编纂研讨会

    2013年3月8日,民族博物馆组织召开了民族博物馆与学科建设座谈会暨校史展资料搜集整理研讨会。学校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等学科的相关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如何建设好博物馆”,“如何建设好民族博物馆”,“如何建设好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学者认为,民族博物馆在做好基础建设的同时,要注重“民族”与“高校”的内涵,突出特色,强调功能,让师生不但参观博物馆,还要参与到博物馆的建设中来。

同时,会议还讨论了校史展的建设问题。与会学者认为,校史是一部大学的发展史,更是一部大学的精神史,是学校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失去了校史内涵的提炼和升华,大学的建设也就失去了方向。但是较全面收集校史资料不是一个部门力所能及,要有所侧重地展开工作,收集工作要围绕“学人与学科”这个中心,在民族大学的老一代学者中开展抢救性收集口述史工作,进一步利用博物馆的现有的空间资源定期举办讲座,让离退休老教师围绕“学人与学科”的话题讲述民族大学的发展和内涵的精神历史。同时在博物馆开辟一个空间,通过让学校各院系及相关部门围绕学校和院系就学科发展的历史举办展览的方法收集相关资料,不断丰富学校校史的内涵,进一步提升博物馆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能力。

最后,与会学者表示将在下一阶段围绕博物馆建设暨校史资料搜集编纂讨论研究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

 

民族博物馆学生志愿者中心招新

你想做传播民族文化的使者吗?

你想锻炼自己的口才吗?

你想感受充满成就感的大学生活吗?

欢迎您加入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志愿讲解员的行列!!

招新范围:11、12级本校在读本科生;12级本校在读研究生。

报名时间:3月8、9日(本周五,周六全天)

报名地点:8日——1号学生公寓东侧展台报名;

          9日——民族博物馆,考试现场报名。

面试时间:3月9日(周六全天)。
联系电话:68933341、68932390-805
联系人:原老师、刘老师。

民博学生志愿者中心简介

    民族博物馆学生志愿者中心成立于2004年5月18日,成立之初直属于民族博物馆,现由民博与校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同管理。它是在民族博物馆领导、老师和校博物馆协会的帮助下成立的,目的是向参观民族博物馆的观众介绍馆内展览情况和文物知识,以及对外传播民族知识,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自成立以来,中心志愿者坚持每天热心接待来访参观人员。其中,在每年9月初接待数千名新生;在全国政协成立55周年之际接受了国家领导人的来访;国内访客上千人,美国、英国、奥地利、法国、挪威、尼泊尔、俄罗斯、韩国、埃塞俄比亚、日本等各国使节、外国友人、社会团体及师生代表团近千人。

    中心现有志愿者40名,我们虽来自不同的院系,但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即以一份热忱之心为社会、为他人奉献自己的真诚与热情。(PS:优秀志愿者能够参加校团委及博物馆的各项评优活动;推荐参加北京市讲解员大赛;经济困难者可获得勤工俭学补助。)

 

 

 

 

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主任王正伟参观我馆

3月26日

 

民族博物馆马晓华 原媛获得2012年度海淀区校外教育先进个人

    2012年12月13日,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在湖北大厦召开了2012年海淀校外教育基地和资源单位表彰大会,民族博物馆被海淀区教委推荐参评北京市校外教育先进集体。陈列部主任马晓华和志愿者中心主任原媛,被海淀区教育委员会评为2012年度海淀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建设先进个人。马晓华和原媛代表博物馆参加了表彰会并领奖。

    校附属民族博物馆在立足学校的同时,积极服务社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大、中、小学生的社会大课堂建设。积极申报相关课题,开发民族文化知识读本和课件,使民族文化和民族团结教育进社区、学校和课堂,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马晓华和原媛均第二次获此殊荣。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

2012年12月21日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少数民族头饰文化厅开展通知

在新年来临之际,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原生活文化厅以“人生里程的标志——中国少数民族头饰文化展”为专题重新开展,并且向本校师生和各中小学生免费开放。本展厅包括人生礼俗的头饰、崇拜与信仰的头饰、身份与等级的头饰、实用与装饰的头饰四个单元,共陈列100多件展品。欢迎大家前来参观。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

                                         2012年12月18日

 

民族博物馆副馆长张铭心副教授应邀参加国家图书馆国际敦煌项目(IDP)专家座谈会

    为庆祝国际敦煌项目(IDP)中文网站上线十周年,国家图书馆与英国国家图书馆、敦煌研究院于2012年11月16日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文津楼大厅共同举办了“敦煌旧影——敦煌莫高窟历史照片展”以及“国际敦煌项目专家座谈会”等活动。国家图书馆特聘古籍鉴定专家,民族博物馆副馆长张铭心副教授应邀参加了“敦煌旧影”展的开幕式及专家座谈会等活动。

 

我校民族博物馆获“北京市第一届讲解员大赛”优秀组织奖

2012年11月10日,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主办,由北京市文物局、首都博物馆联盟、北京博物馆学会联合承办“北京市第一届讲解员大赛”颁奖晚会在北京东亿国际传媒产业园举行,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副馆长张铭心率志愿者中心师生参加。

本次大赛属于北京市一级一类比赛。该赛旨在进一步提升北京地区讲解员的综合素质和讲解与服务水平;展示博物馆及相关行业的良好形象;推动北京地区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我馆于9月26日至10月9日进行预赛,选拔出李鑫、马哲、包仿冉、曹潇元、王运鹏5名选手参加复赛。 10月14、 15日,在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的彝伦堂举行复赛。复赛共有45家单位推荐出的128名选手参加。我馆选手以高水平的讲解和独具特色的民族风采获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和一致好评。最后在激烈的角逐下,马哲和包仿冉两位同学以优异的成绩入围前40名参加决赛。10月22日在首都博物馆礼仪大堂举办决赛,我馆两名参赛者表现优异,获“北京博物馆优秀讲解员”称号,为我馆争得了荣誉。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馆最终还荣获了《优秀组织奖》。

 

民族博物馆《多彩中华》博得满堂喝彩

6月17日,云淡风轻、天空晴朗,在北京朝阳公园,民族博物馆志愿者中心舞蹈团代表北京市博物馆系统,参加了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办,北京市文物局等多家单位协办的“2012年北京外语游园会”。此次活动得到了我校团委的大力支持。在这次活动中,民族博物馆带去的舞蹈节目——《多彩中华》,鲜艳美丽的民族服饰、轻盈专业的民族舞蹈,博得了现场最热烈的掌声,为此主办方北京市外事办公室专门致信感谢民族博物馆。

上午10时,在一片欢呼声中,民族博物馆志愿者中心多民族的学子们穿着美丽鲜艳的少数民族服饰,登上了舞台。《多彩中华》融合了朝鲜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傣族、藏族等五个民族的舞蹈,集中展示了他们的风情与魅力。据了解,今年是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的第10年,而北京外语游园会是其精品活动之一,旨在通过精彩的外语节目,切实为市民学习外语提供服务和帮助。在表演舞蹈的同时,民族博物馆志愿者还用英文,现场为外宾观众讲解少数民族的舞蹈及文化内涵。

民族博物馆志愿者中心舞蹈团致力于民族舞蹈艺术的传播,已连续两年获得我校“魅力民族”大赛的冠军。今年5月26日被邀请参加海淀区教委主办的“阳光少年嘉年华活动”开幕式表演。这次他们将少数民族舞蹈展示给北京市民和外宾,博得满堂喝彩。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参加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成立大会

    2012年5月30日,由教育部、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成立暨充分发挥高校博物馆育人功能研讨会”在上海交大徐汇校区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教育主管部门有关负责同志以及70余所高校的党委宣传部部长、博物馆馆长等近200人出席会议。我校民族博物馆馆长宋才发也应邀出席,并与其他博物馆领导和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会上,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上海市高校博物馆联盟、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江南大学作交流发言。与会代表围绕如何更好发挥高校博物馆育人功能进行了充分讨论,并就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工作计划提出建议。

会后参会代表还到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上海中医药大学医药博物馆、上海体育学院中国武术博物馆、上海海洋大学中国鱼文化博物馆进行现场观摩和研讨。

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将以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致力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中央领导系列讲话精神为宗旨,以文化育人、人才培养和内涵质量为主线,紧密围绕党中央和教育部的中心工作,结合高校博物馆的建设实际,形成“科学研究、文化育人、交流培训”三大抓手,不断推动高校博物馆建设理念的变革和建设水平的提升,努力开创高校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新局面。

 

民族博物馆参与“阳光少年嘉年华”大型公益活动,并在开幕式上精彩亮相

2012年5月26、27日,由清华大学、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主办的“阳光少年文化嘉年华”暨学生社团成果展示大型公益活动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盛大召开。本次活动集结50个学生社团、120个社会资源单位之力,在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为广大青少年献上了一场文化盛宴。共有来自全国100余所中小学的3万余名师生参加此次活动。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作为北京市校外教育先进集体,不仅为大会献上精彩的开幕文艺表演,更作为参展单位,给予青少年一次与民族文化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受到了学生、家长和组织者的一致欢迎和好评。

26日清晨,作为嘉年华正式开幕的前奏,各参展单位纷纷献上了各具特色的演出,社会组织、学生社团和民间艺术家同台献艺,在会场掀起了一波小高潮。民族博物馆志愿者中心舞蹈团作为表演嘉宾之一,将精心排练近一个月的舞蹈作品《多彩中华》完美呈现。朝鲜族飞扬的象帽、维吾尔族翩飞的裙角、蒙古族悦动的筷子、傣族柔美的雀翎和藏族雪白的哈达组成了各民族同胞“美美与共”的和谐景象,深深打动了现场的每一位观众。

同日9点30分,在火热的气氛中,活动开幕式正式召开,莅临本次活动的嘉宾包括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王萍副理事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曹志祥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领导小组办公室丁颖副主任、清华大学党委常委王岩主任等。开幕式上,海淀区人大常委会王鲁豫副主任、云南省中共德宏州州委李磊书记等嘉宾先后讲话,表达了对活动的支持,认为嘉年华为青少年搭建起一个快乐成长的平台,使孩子的学习不只局限在课堂,帮助孩子在和社会接触的过程中找到最真实的自己。接着,各位领导嘉宾为包括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在内的18个首批北京海淀校外教育协会会员单位授牌。最后,由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办公室王岩主任宣布2012阳光少年文化嘉年华暨学生社团成果展示大型公益活动正式开始,嘉宾和学生一起走向各个展位开启了为期两天的精彩之旅。

开幕式后,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进入会场,民族博物馆的老师和志愿者们也正式开始了工作。特色鲜明的展位、绚丽多姿的民族服装、趣味横生的“抛绣球”民族体育体验和参与度极高的“民族知识我来答”游戏成为我们的工作亮点,营造了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其中简单有趣的“民族知识我来答”游戏很快吸引了学生和家长的目光,参与游戏的同学们只要答对抽中的民族知识小问题,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民族图腾印章。在答题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实现活动主旨,工作人员会做以提示,通过聊天的方式向同学们传播民族文化。展位很快围满了热心的学生和家长,笑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很多小朋友收集了20余每印章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两天的时间转瞬即逝,27日下午嘉年华活动在祥和的氛围中圆满画上句号。回想两天的工作历程,虽然烈日炎炎,但博物馆展位工作人员一直以极高的热情和责任感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时刻铭记民族文化传播者的光荣使命,用自己的笑容迎接每一位观众,得到了广泛好评。

通过参与本次活动,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在广阔的平台上传播了我国源远流长又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践行了“融通、融合、共享、共赢”的海淀区校外教育理念,服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少年。在活动中扩大了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社会知名度,培养和锻炼了一支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服务意识的志愿者团队。以本次嘉年华为契机,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将会汲取经验,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认真履行北京海淀校外教育协会会员单位的职责,搭建好青少年了解民族文化、体验民族文化的平台!

 

民族博物馆参加“2012年北京收藏交流大会”取得丰硕成果

5月19日,由北京市文物局主办的“2012年北京收藏交流大会”在中国航空博物馆举行,我校民族博物馆应邀出席。本次大会是今年“北京地区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之一,共有56家博物馆参与。

博物馆精心设计和展品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我馆为参与本次交流大会,组织了筹备小组,经过精心策划、细致分工,做了充分的准备。在交流大会现场,我馆特地制作的精美易拉宝和宣传册页,在展示我校博物馆风貌的同时,重点介绍了北方民族服饰文化厅、南方民族服饰文化厅、宗教文化厅和台湾少数民族文物厅等四个展厅。事先准备的各少数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歌,烘托了民族气氛,加强了展览效果。特别是博物馆志愿者(在校文博考古专业研究生)身着少数民族盛装,一出场便吸引了记者和观众的眼球,也让其他与会的博物馆啧啧叹赏。在为期一天的交流中,我校与会师生为其他博物馆负责人、收藏爱好者和热心观众积极讲解,赢得了观众对我校博物馆的极大热情和兴趣,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双向交流活动暴露了我馆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作为全国150多家高校博物馆中唯一收藏56个民族文物的博物馆,馆藏文物的质量和数量无疑是业内翘楚,而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也理应受到社会公众尤其是文博爱好者的关注。然而,在本次交流大会上,我们发现有不少观众并不知道我校博物馆的存在,就连文博业内人士,不知道我校博物馆的也不在少数。这说明我校民族博物馆的知名度还有待提高,其运作模式也有待进一步优化。

2011年5月,国家文物局、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高校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通知》,“鼓励高校博物馆以各种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将高校博物馆纳入中小学教育内容,鼓励高校博物馆开展各种进社区活动,并积极探索博物馆数字化,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增强博物馆文化传播、辐射影响力。鼓励高校博物馆积极参与对外文化交流。”这里所鼓励的,便是目前高校博物馆普遍存在的弱点和缺陷。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处于变化世界中的博物馆:新挑战,新启示”,这也恰恰说明,在博物馆事业迅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博物馆应积极应对各种新挑战,在交流学习中获取新启示,通过改革创新,实现新发展。我校民族博物馆应该利用自身特色,发挥自身特长,通过有效宣传、合理运作,积极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对外文化交流,充分展现自己的独特风采,实现应有的社会价值。

 


Copyright ©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