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和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共同主办的“一步跨千年——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形态展”已于11月29日在我馆开展。
中国各少数民族的乡土建筑,因地制宜、因材致用,与自然和谐共生,他们的居住习俗更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罗哲文先生说:“民族建筑所具有的独特性、脆弱性、不可再生性和无法估量的价值,使多少仁人志士为之奋斗。弘扬、继承、保护和发展中国民族建筑文化是一代代中华儿女神圣而艰巨的使命”。本次展览,我们从铁路摄影人战争(原名战仁才)先生近十余年来在少数民族地区拍摄的四万余张民居作品的底片中挑选了500张,按照少数民族的分布(民族或者地区)分为80组展出。
这组中国少数民族居住习俗的图片,是战争先生历时10年打造的文化精品。在这组图片的创作中,战争先生肩负原铁道部的重托,在1800多天里行程32万公里,其中徒步2.1万公里,走过500多个自然村落,120余万字的日记写下了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艰苦跋涉的喜怒哀乐,4万余张底片构成了21世纪初我国少数民族居住文化的缩影。对此,当代建筑界泰斗罗哲文先生给予了“新中国以来最完整、标准最高、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的评价。
附:摄影家战争简介
战争先生,原名战仁才,1963年生于黑龙江省林口县。现任牡丹江铁路文化宫宣传指导员和牡丹江摄影家协会副主席。1998年拥有自己的哈苏相机后,取笔名“战争”,意为战胜自己,争创一流。受摄影家王福春影响,走上了以黑白为主的纪实摄影之路。先后拍有“牡铁人风采、牡铁英模谱和功臣谱、铁路大修人、世纪之交的蒸汽机车、跨世纪的爱、牡铁分局车站博览、消失的风景、我的父亲母亲”等专题。作品《穿过秋色》获黑龙江省十九届影展优秀奖,黑白摄影画册“为伟大而歌——我的父亲母亲”入选2003 平遥国际摄影节。他被中国铁路总工会授予第一批“火车头职工艺术家 ”。2008年作品《色达喇荣佛学院僧侣住房》获“中国首届民族建筑摄影二等奖”,被“中国建筑研究会”授予“中国民族建筑事业优秀人物”。其作品 ——“中国民族建筑摄影组照”代表中国在2009年昆明举行的第十六届国际人类学民族学大会会议期间的“世界本土文化展”中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