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学校,抢救历史
在学校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中心的工作得以进一步扩展。
2016年起,口述史中心根据掌握的访谈线索,在继续开展校内访谈发掘的同时,逐渐把范围拓展到京内京外,深入内蒙古、广西、四川、贵州、西藏等地区,进行实地考察采访,并将访谈对象拓展到延安民族学院、蒙藏学校的教职人员和学员及相关知情者。在外出采访的过程中,中心不但保留了大量的影像资料,还征集到了部分珍贵文物与遗稿——如韩镜清先生20世纪30年代北京大学听课笔记和赵朴初、任继愈两先生给他的亲笔信;柳陞祺先生20世纪40年代在西藏时期的一些照片及作品;李有义先生的部分藏书和照片。此外,还获捐耿世民先生所获世界大奖奖章及生前的一些遗物,格桑居冕先生的珍贵照片及著作,周季文先生20世纪50年代记录学校重大事件的日记等,现均收藏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这些文物和遗稿丰富了口述史的内容,也增加了博物馆的收藏。

(采访内蒙古地区赴延安民族学院第一批学员云曙璧女士)
2018年以来,口述史中心团队赴广西采访了艺术系老教授余武章先生的亲属,赴西藏采访了东嘎·洛桑赤列活佛的亲属及弟子,赴四川采访了中央民族学院第一位彝语教师罗家修先生,赴贵州采访了我校第一批苗语教师之一吴涤平先生(笔名“今旦”)……均留下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赴广西融水采访艺术系余武章先生家属、百岁老人李采莲女士)
2020年8月,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史学家、94岁高龄的张传玺先生通过亲属提供信息,希望把他当年参加云南彝族社会历史调查的稿件,和后来陆续进行的补充调查与研究的成果,辑成《云南彝族那氏土司本末》一书交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中心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干扰,到燕园对张传玺先生进行了3个小时的采访,保存了他生命最后时日的珍贵影像,并在先生临终前将样书送到病榻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