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漫漫,薪火相传
2014年开始,口述史中心的工作就一直吸纳学生志愿者参与。他们不计得失、任劳任怨,与老师们一同完成了现场采访、文字转录和资料整理等诸多工作。将采访过程中的影音资料转录为文字是口述史资料整理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一项非常烦难的工作。由于受访者大多年事已高,口齿不清、方音浓重、条理杂乱等问题十分突出,加上涉及很多陌生却很重要的人名、地名,有时候一句话、一个词要几遍十几遍地反复听录音、反复看录像,根据上下句反复琢磨,甚至需要多方求助。中心要求每次采访完毕后,学生志愿者要在当天或者接下来的几天内就趁热打铁将文字录入稿整理出来,交负责老师审校。在受访者健康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再由本人或亲属、门生对文字稿进行审读、补充。可喜的是,多数受访人对中心反馈的文字稿都比较满意。口述史工作不仅成了学校联系前辈教师及其家属、早期校友的纽带,也成了学生志愿者接受专业和校史熏陶、增长才干的成长平台。


(口述史中心张龙翔副主任在指导学生志愿者转录文字稿)
2020年,为了加强口述史中心的采访策划和资料整理、成果出版工作,博物馆领导班子任命贾仲益教授接任中心主任,聘请民族学博士高源、蓝咏石加入工作队伍。在博物馆领导班子和各业务科室大力支持下,经过中心师生共同努力,目前已对干训部、藏语班、历史系、艺术系、少语系、政治系以及有关延安民族学院、蒙藏学校和民院附中的大部分口述文字资料进行了集中校订,形成了“民大记忆”丛编“口述历史”系列13卷(内部资料),包括《聆听雪域文明:藏语专业忆谈集》(上中下)、《求索多元一体:历史学科忆谈集》(上中下)、《绽放心灵之美:艺术专业忆谈集》《遨游音韵妙境:语言专业忆谈集》(上下)、《点化经纬良才:干训事业忆谈集》(上下)、《培植共和根本:蒙藏学校·延安民族学院专辑》以及《李力专辑》,近1000万字。
此外,中心已经和即将公开出版的“民大记忆”丛编,还有“民族调查”系列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上下)、《云南彝族那氏土司本末》(张传玺著);“名师手稿”系列的《麽些族的生活》(吴泽霖著)、《王锺翰手书甲丁日记》《韩镜清北大听课笔记》;“业务志录”系列的《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业务志》(徐丽华编著);《先生还在身边图册》《先生还在身边——民大名师纪念文集》;以及“名师文库”系列、“名师文集”系列、“校友菁华”系列等。

(阶段性成果)
陆续推出的“民大记忆”丛编系列成果,将汇聚成厚重而立体的校史,从多个层次和侧面再现中央民族大学半个多世纪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为全校师生和广大读者述说跌宕起伏、精彩纷呈的“民大故事”。
这是一项抢救性的校史资料发掘工作。我们已经采访的330多位受访人中,目前已有30多人谢世。一部分纳入采访范围的访谈对象,也已年届耄耋,身体状况、记忆力和讲述能力正每况愈下。中心同仁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使命感,以勤勉尽责的工作态度,正继续努力推进“民大记忆”的口述记录和成果整理。

(部分团队成员馆内合影)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口述史中心学生志愿者许可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