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阶段为现场实物命名指导,藏品部同事们对即将参展的108件文物进行提库后,严格遵照文物保护和展陈原则,一件一件地展示文物,以严勇研究馆员和祁春英研究馆员为主讲,参会的其他同事一起探讨,对这批文物进行了材质、制作工艺、成品年代的鉴定和考证,并按照标准化命名方式给文物进行了命名。

(文物鉴定工作现场)

(文物鉴定工作现场)
学术交流和业务指导持续进行到下午五点,大家虽然辛苦,但收获很大。一方面为即将开始布展的新展完善前期准备工作;另一方面也为我馆正在实施的文物数据库建设中的文物标准化命名工作进行了铺垫。本次学术交流全程记录影像,以备将来学习使用。
在随后的访谈中,严勇研究馆员针对传统民族服饰文化在创新化和现代化的未来愿景,提出“在日常实用物品的基础上,传统民族服饰可以尝试多样化的结合, 比如借助互联网、数字媒体的技术,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去更好地进行传播”。将传统文化当中最美好的内核挖掘出来,并加以提炼,才是保持创新和让传统文化适应现代化的方法。

(民族博物馆工作人员与严勇研究馆员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