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

民大记忆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大记忆 > 民大口述史 > 正文
晚霞无限好 助学不停歇 ——老校友、老教师刘绍川先生访谈录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0-13 点击次数:



(刘绍川先生接受访谈)


我资助贫困生是从零零碎碎开始的。最早是给我堂兄的儿子,他有三个儿子,当时老二考上初中以后,我从他初中开始资助,那个时候是15块钱的生活费,一直给他供到东北哈尔滨大学毕业。

我父亲早年在外地打工,有人拜继给他一个儿子。有一年这个拜继给他的儿子的女儿,我叫她侄女,来北京打了一趟工,后来回去了。后来,他们家一个亲戚的一个小孩,给我这位侄女写了一封信,信寄来时她人已经回去了,我就打开看看是什么内容。写信的孩子说她想上学,但家里穷,父母不想供她。农村里面嘛,父母对女儿往往不太舍得花钱培养,觉得女儿养大了,到时候在家务农找个人家就行了。我就替侄女回信,说你只要真的想上学,我可以帮助你。所以,从1996年开始,我就从工资里定期给她一笔学习费用。到她上高中、读大学,每个月都给她生活费。现在她已经毕业就业,是个很好的老师了。从回信决定资助她到她大学毕业工作的这些年,我和这个孩子一直保持通讯,我们商量好了,要把这些通信编成一本通信集公开出版,因为我们觉得,这些年的思想交流是很有意义的。


6829


这是过去,零星的。我正式开始助学是2001年。

2001年,我已经没有债务了。原来买四高的房子时虽然只是花几万块钱。可当时几万块钱我也拿不出来,只有我儿子给我寄来一点。我打工到2001年把债还完了。所以,2001年开始,我就给我们老家中学的校长写一封信。我说:过去我老想自己有点钱攒下来,等我死的时候捐给家乡,现在看起来我攒不起钱。我说我就是退休以后有七千块钱,我什么时候攒得出像个样子的钱是攒不出来了。县里说你找三个学生,你每个月都给他们寄一点生活费。这样我就慢慢地挣钱,慢慢地供,比较实际一点。校长呢就给我找了三个初中生。我给这三个初中生资助了两年。后来校长说你改变一下,不要资助初中生,去资助高中生。因为初中生他在本地的初级中学就能上了,他不用花那么多钱。上高中就得到县城上,所以你就资助供上高中的那些贫困生。我说我也不了解情况,那就由你们定吧。这样资助的初中生就只留了一个名额,其他的是高中生,他也给我报了。后来,有人知道了这个情况,就主动向我求助,我了解情况以后,自作主张就资助了。从2001年开始加起来一共就有十二三个吧,这十二三个都已经大学毕业了。受资助的这些孩子经常和我通信。我当时对他们说,每个月都要给我写一封信,把学习生活情况告诉我。这些孩子很听话,定期来信。我从他们的信里头得到很多启发,觉得我是激励了他们,他们也更努力了,而且有的也考上了大学了。这也更加激励我,觉得没有白费功夫。

有一年我回家,我问我们村里的校长:我们这么一个几百户人的大村子,有没有考上剑川一中的学生啊?他说偶尔有个把,大部分年份是剃光头。我说,咱们设立一个奖学金,升学升级奖学金,从一年级开始。从2004年开始,我就在我们村里设立了一个升学升级奖学金,这几年来也有效果,考上剑川一中的学生多了。我觉得很有意义。我最早的奖学金一年给他们一千块钱,后来两千多,后来三千多,后面这几年是一年五千,而且我最后的一个态度就是:我死了以后的抚恤金也全都给他们。我不在北京买墓地,我的骨灰要撒在我母亲的坟墙上。

33E9B

剑川一中(网络图片)

村里头在这种奖学金的激励下,人才可以说比过去多了。

我的五千块钱,是作为奖励的基本保证。其他热心人也不时有捐助。每年发奖学金的时候,村里想办法凑个整数。现在正式成立了基金,每年要奖励那些家庭供不起的学生。所以,我原来的助学事业就变成了村里头的事业了,这样我以后死也好活也好,这个基金会都会保留下去。

我想,如果我能够争取到十五万块钱给它,那利息一年五千块钱就没有问题了,是吧,这样到时候它就更有保证了。尽管现在这个钱有限,但它的激励作用却很大。刚才我说了,村里不仅上高中的多了,上大学的也多了,有一年有12个孩子考上大学。最厉害的是2015年,那批2012年入学的孩子有一个考到北京邮电大学,还有一个考到中国农业大学。这是解放以后我们村里头真正凭本事考进北京的。我是进京读书的头一个,但我是被保送来的,真正考上的是他们两个。所以去年他们两个到校报到以后,我额外给他们奖励了五百块钱。而且我给村里头讲了,以后获得我设的奖学金的学生考到北京来,我还要额外地再给奖励。

钱花在这上面很有意义。






































Copyright ©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 All Rights Reserved